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鲁山 > 文教卫科

卫 生

发布日期:2025-11-13         浏览次数:

【概况】全县各类医疗卫生医疗机构788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8个: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卫生职业高中、江河机械厂职工医院、县卫生监督所。其中县第二人民医院设立琴台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县中医院设立露峰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县妇幼保健院设立汇源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民营医院3家:鲁山爱心医院、鲁山仁爱医院、鲁山博爱医院。乡(镇)卫生院22所,核定财政补助编制909名,在职职工919人(正式职工765人,聘用人员154人),其中,鲁阳卫生院设立鲁阳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村卫生室537个,个体诊所218个。

全县卫生系统正式职工1790人(其中中级职称179人,高级职称41人,执业〈助理〉医师2010年581人,2012年增加到987人,注册护士2010年776人,2012年增加到884人),全县医疗机构床位数2700张。


【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693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570万元,配套资金123万元。完成了县卫生监督所、县急救中心和张官营卫生院的基础设施项目完善配套,总建筑规模4860平方米。投入171万元,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160个。县中医院在城南新区新征土地4万平方米,总投资34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900万元,省投资1500万元,新建中医院综合大楼,批复新建面积1700平方米。县急救中心批复建设面积900平方米,总投资225万元,经县政府、县卫生局综合考虑后,决定将该项目与县中医院综合大楼项目合并实施。2012年已完成项目征地、图纸招标和规划设计等工作。

2012年,总投资25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00万元,市级配套50万元,新建磙子营卫生院、仓头卫生院病房楼,建设面积分别是752平方米和900平方米,改扩建磙子营卫生院病房楼500平方米。2012年已完成工程招投标工作。投入36万元,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24个。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全县有73万农业人口参加新农合,参合率97%。全年共支付补偿基金12345万元,得到补偿710190人(次),其中:大病统筹补偿71952人(次),支付补偿金10644万元,门诊统筹补偿638238人(次),支付补偿1701万元。为最大限度体现便民利民的宗旨,按照省、市指导意见,统筹补偿方案将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确定为100元、县直医疗单位300元、市级医疗单位1000元、省级及省以上1500元,在补偿比例上,乡(镇)卫生院补助80%、县直医疗单位补助70%、市级及省级医疗单位实行分段计算补偿。省外定点医疗单位,扣除起付线后按37%计算补偿。同时,自2011年元月开始,将补偿最高封顶线由6万元提高到10万元。

2012年全县参合农业人口779214人,参合率达99%,全年共支付补偿基金1923904万元,有1955255人(次)得到补偿。参合农民人均筹资标准由2011年的230元提高到290元(其中中央132元、省54元、市21元、县33元、个人50元)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开展了新农合门诊统筹补偿,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和标准化卫生室门诊就医也可按规定进行补偿;2012年封顶线提高至15万元,参合农民受益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度,鲁山县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新农合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和医护质量建设】全县组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88人,全科医师转岗培训9人(其中临床8人,中医1人)。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76人,其中省级医院11人,市级医院43人,县级医院22人。完成在职成人教育68人,其中研究生入学11人,本科34人,大专23人。完成了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学员IC卡的制作、发放工作;完成了市继续教育委员会审批的54个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培训工作,共培训医务人员7200人(次),邀请省市级专家到鲁山讲座10次,参加培训人员600人(次)。

2011年率先在县医院开始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和按病种付费工作。共有13个专业的20个病种实行了临床路径管理,全年纳入临床路径总人数共238例,完成路径人数共228例。自2011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按病种付费,截至12月底有4例患者实施了按病种付费结算。

2011年组织全县具有处方权的医生认真学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知识,签订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承诺书,并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定期进行考评。通过治理整顿全县药占比控制在43%以内,抗菌药物占药品收入比例控制在22%以内,各项药占比指标均达到省厅的要求。

鲁山县血液管理工作健康运行,全年献血人数达到2272人次,献血量为90.9万毫升,用血量145万毫升,成分输血率99.1%,无用血安全事故发生。

共有44名医师支援鲁山县的22家乡(镇)卫生院,累计工作日7056天,门诊接诊10954人(次),接收住院病人1260人(次),抢救急危重病人70人(次),带教手术112人(次),教学查房1260次,病例讨论760次,专题讲座62次,培训医务人员820人,巡回医疗4次。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对乡村医生及村卫生室进行了规范管理,建立了老年乡村医生管理体制,对一村多所诊室进行了整合。2012年组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88人(临床61人,中医27人),全科医师转岗培训22人(临床21人,中医1人)。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71人,其中省级医院11人,市级医院38人,县级医院22人。完成在职成人教育44人;完成了市继续教育委员会审批的45个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的培训工作,共培训医务人员8000人(次),邀请省市级专家来鲁山讲座10次,参加培训人员680人(次)。

县医院共有13个专业的30个病种实行了临床路径管理,全年纳入临床路径总人数共871例,进入路径数670例,完成路径人数共563例。2012年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鲁山县中医院、鲁山县第二人民医院、鲁山县妇幼保健院的临床路径制定完毕,将于2013年正式运行。

组织全县二级医疗机构具有处方权的医生签订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承诺书,并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定期进行考评。通过治理整顿全县药占比控制在395%以内,抗菌药物占药品收入比例控制在22%以内,各项药占比指标均达到省厅的要求。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了《鲁山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方案》,各医疗机构制定了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在卫生局进行了备案。对全县申请使用抗菌药物的187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考核;对1450考核合格人员进行了认定。

鲁山县设立了爱心献血屋,结束了流动献血的历史。2012年全县献血人数3568人(次),献血量达到142.7万毫升。

为1526例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信息全部录入,网络直报率100%。

共有44名医师支援鲁山的22家乡(镇)卫生院,累计工作日6250天,门诊接诊9568人(次),接收住院病人989人(次),抢救急危重病人54人(次),带教手术84人(次),教学查房996次,病例讨论650次,专题讲座68次,培训医务人员860人,巡回医疗4次。


【卫生监督】鲁山县卫生监督所全体执法人员统一配发卫生监督执法制服。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开展了为期八个月的“亮剑”“卫监”专项行动,通过此次专项行动有效规范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行为,有效震慑了无证行医的违法行为的人员。召开全省卫生监督局(所)长联席会——研讨全省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县卫生监督所以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设立了25个卫生监督工作站,聘任93名助理卫生监督员;在全县558行政村设立了卫生监督信息点,聘任了558名卫生监督信息员。



【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人数达83.2万余人,建档率93.5%,建立电子档案73.6万余人。2012年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累计建档人数达89.1万余人,建档率99.1%,建立电子档案84.4万余人。2011年补服叶酸育龄妇女10621人,孕产妇总数15551人,活产数15589人,新生儿疾病筛查7801人。2012年补服叶酸育龄妇女9724人,孕产妇总数15479人,活产数15562人,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5932人,听力筛查6018人。


【药品集中招标】全县集中招标药品2372万元,采购药品397个品种。让利群众546万元。2012县集中招标药品2728万元,采购药品340个品种。让利群众627万元。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鲁山县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2010年3月1日起、村卫生室自2011年12月1日起、县级公立医院自2012年12月26日起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对307种国家基本药物、省定200种增补基本药物,继续实行网上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执行零差率销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货款实行统一结算。全县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基本药物管理均实现有办公场所,有办公设备,有专人负责,药品网上统一订购,统一报批和信息化管理。药品配送到位率达8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次)同比上升15%,出院人(次)上升10.7%,业务上升8.19%。


医院选介

【鲁山县人民医院】鲁山县人民医院位于鲁山县尧山大道东段,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先后获得了“国家爱婴医院”“全国百佳优质服务示范医院”“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集体”“河南省医院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园林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医院有职工760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31人,高级职称41人,中级职称92人,初级职称398人。开放床位850张,开设36个临床医技科室,年门诊量60余万人(次),手术6000余例,住院病人5万余人(次)。

医院专科建设发展迅速,心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呼吸内科、骨外科、普外科、脑外五官科、妇科、产科、儿科为医院重点专科;眼科、康复科、免疫科、介入科为医院特色专科。急诊门诊、急诊留观、手术麻醉科、ICU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善的120急救指挥系统,常年开通的“急救绿色通道”,能为各种危重病人提供综合救治和全面监护。医院拥有15T磁共振、直线加速器、双排CT、DR、CR、飞利浦四维彩超、雅培全自动生化免疫一体机,五分类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全自动血凝分析仪、C臂数字减影机心梗快速定量诊断仪、液基细胞检测仪等高、精、尖大型设备103台。为临床诊疗提供高精的检查结果和技术支持。医院服务人口90余万,辐射方城、南召、汝州、宝丰、石龙区、栾川等县(市、区),是该地区的医疗、急救中心。


【鲁山县第二人民医院】鲁山县第二人民医院始建于1984年,到2012年,已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是鲁山县唯一的“红十字”医院,同时也是医疗保险、交通事故、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合作医疗定点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开放床位455张。全院在职职工197人,离退休人员5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医师40余人,全年住院病人5606人(次),门诊病人89105人(次),急救接诊1910人(次),完成手术2005台(次)。完成高招体检5700人(次),中、小学生健康体检21560人,职工体检3315人。琴台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居民档案47779人,为65岁以上老人4590人,0岁—6岁4769人提供了健康咨询进行体检和预防接种服务。预防接种门诊省卫生厅授予“示范接种门诊”和县级“疾病控制先进单位”荣誉。自筹资金在全院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购置腹腔镜、四维彩超、麻醉机、24小时动态心电图、恒温箱各一台、12导心电工作站一个。扩建供应室,并购置配套器材和设施。这些医疗设备、设施的投入、扩建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医院广泛宣传“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组织精干医护人员到瀼河乡、尧山镇等地送医下乡、免费义诊,直接受益群众560余人。2012年12月26日实行药品零加价销售,按照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要求稳步发展。


【鲁山县中医院】鲁山县中医院创建于1986年,位于县城中州路3号,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是全县唯一一所中医医疗机构,是鲁山县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院。在职职工160人,其中中高级卫技人员30人,编制床位360张,设置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康复理疗科、肛肠科6个临床科室,检验科、超声科、放射科、CT室、心电图室、手术室、皮肤科、理疗科、肿瘤科等16个门诊医技科室。

通过省中管局配备、筹资、融资等多种途径新增了螺旋CT、DR数字(拍片)成像仪、东芝X光机、潘太克斯电子纤维胃镜、西门子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动态心电图、多功能麻醉机、C型臂、偏瘫治疗机和多功能煎药机等大中型医疗设备百余件,诊疗设备日趋齐备。

中医院自2010年9月开始,申报国债资金病房综合楼建设项目,计划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设置床位360张,总投资34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900万元,省、市、地方配套1400万元,投资计划于2011年8月4日以平发改〔2011〕386号文件正式下达。县委县政府对该项目高度重视,目前,县中医院已搬迁至尧山大道东段。


【鲁山县妇幼保健院】鲁山县妇幼保健院属公益性事业单位,始建于1978年10月,原址位于鲁山县城南后街一个偏僻的小巷内,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位置偏僻狭小,交通不便,房屋破旧(已经卫生局协调给二院)。199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承租了4702部队在花园路中段9号院的食宿点,占地面积2334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承租合同2013年年底到期,可能因为部队准备开发等因素,从2008年下半年起,部队多次催保健院搬迁。县委、县政府对新址建设项目高度重视,经多次协商,妇幼保健院新址建设终于落到实处。新址位于鲁山县花园路柳营桥南70米路西,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综合楼建设于2011年5月份举行奠基仪式,7月份正式开工,历行2年多时间,,于2013年建成搬迁。


【鲁山爱心医院】鲁山爱心医院是一家新兴的现代综合医院,同时又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交通事故定点、残联“曙光行动”白内障手术定点医院,始建于2003年,坐落于鲁山县城南环路东段。医院占地12000平方米。建有面积3500平方米的综合楼一座,综合住院部与门诊部面积4000平方米,设有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中医科、泌尿科、烧伤科、肛肠科、眼科、耳鼻喉科,康复理疗科。有日本螺旋CT、CR、日本产电子胃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多功能监护仪,多功能麻醉机等大型设备30余台,开设病床150张,医护人员105人,高中级人员占30人,医院实行全方位微机化管理,病房全部配备暖气、空调,3部救护车24小时免费接危、急、重病人。

同时,该院与市级多家医院技术合作,专家常年来院坐诊,进行技术指导及服务。该院本着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构建和谐医疗环境,提供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全县人民的健康、社会的和谐做出贡献。



疾病预防与控制

【概况】鲁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一所集疾病预防控制与治疗、卫生监测检验与评估、健康教育与促进、应用研究与指导、技术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公共卫生事业综合机构。中心位于鲁平大道东段,占地面积7552.5平方米,房屋面积2299平方米单位拥有职工118人,专业技术人员54人,其中:主管(技)医师14人,师级6人,士级38人。中心内部设置有办公室、财务科、质控科、慢病科、流病信息科、免疫规划科、消控科、地病科、检验科、宣教科、公共卫生监测一科、公共卫生监测二科、结防科、临床检验室、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驾驶员体检中心16个科室。

县疾控中心先后被河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平顶山市委授予“文明单位”,中共鲁山县委、鲁山县人民政府授予“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传染病控制】鲁山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9种计3095例,发病率为347.95/10万;死亡6例,死亡率为0.67/10万。报告发病排序为:病毒性肝炎803例(其中乙肝665例、丙肝121例、甲肝15例、未分型肝炎2例)、手足口病517例、肺结核417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377例、流行性腮腺炎339例、痢疾262例、梅毒150例、布病72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51例、流行性感冒16例、艾滋病14例、淋病9例、风疹5例、麻疹3例、出血热2例、疟疾2例、百日咳1例、甲型H1N1流感1例、狂犬病1例。死亡病例为:艾滋病死亡3例、病死率为21.43%,肺结核死亡1例、病死率为0.24%,狂犬病死亡1例、病死率为100%,手足口病死亡1例、病死率为0.19%。

2025年度全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9种计3494例,发病率为387.22/10万;死亡7例,死亡率为0.78/10万。报告发病排序为:病毒性肝炎906例(其中乙肝740例、丙肝153例、甲肝9例、戊肝4例)、肺结核555例、其他感染性腹泻470例、手足口病419例、痢疾334例、流行性腮腺炎249例、布病226例、梅毒182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59例、流行性感冒41例、艾滋病20例、淋病10例、风疹10例、百日咳3例、伤寒+付伤寒3例、出血热2例、麻疹1例、猩红热1例、狂犬病1例。死亡病例为:艾滋病死亡6例、病死率为30%,狂犬病死亡1例、病死率为100%。


【生命统计】全县共报告居民死亡病例5331例,粗死亡率为604.67/10万,其中男性死亡3334例、死亡率720.48/10万,女性死亡1997例、死亡率为476.74/10万。2011年居民全死因排序为:循环系病(心脑血管疾病)2823例,占52.95%、肿瘤病834例、占15.64%,呼吸系疾病733例、占13.75%,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561例、占10.52%,消化系疾病110例、占2.06%,泌尿和生殖系疾病95例、占1.78%,内分泌、营养、代谢及免疫疾病59例、占1.11%,传染病25例、占0.47%,先天异常20例、占0.38%,其他疾病19例、占0.36%,神经系疾病17例、占0.32%,精神病9例、占0.17%,新生儿病8例、占0.15%,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7例、各占0.13%。男性死因前5位是:循环系病(心脑血管疾病)1664例,占49.91%、肿瘤病551例、占16.53%,呼吸系疾病461例、占13.83%,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420例、占12.60%,消化系疾病82例、占2.46%。女性死因前5位是:循环系病(心脑血管疾病)1159例,占58.04%、肿瘤病283例、占14.17%,呼吸系疾病272例、占13.62%,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141例、占7.06%,消化系疾病82例、占2.46%。


【免疫规划】累计发放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52万余人(次),完成“九苗”免疫接种35万余人(次),其中卡介苗接种15008人(次),接种率99.96%,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48413人(次),接种率98.69%,百白破接种70547人(次),接种率99.73%,麻苗接种35963人(次),接种率99.50%,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46454人(次),接种率98.69%,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96.44%,甲肝接种19865人(次),接种率99.40%,乙脑接种36138人(次),接种率99.48%,A群流脑接种33714人(次),接种率99.55%,A+C群接种28189人(次),接种率98.67%,白破接种5785人(次),接种率97.28%。


【实验室建设】县疾控中心不断加强中心实验室建设,全面提升了实验室检测服务水平,目前,实验室面积500平方米,分设理化室、微生物室、毒理室、艾滋病初筛室等,购置了原子吸收仪、气相色谱仪等大型检测精密仪器设备8台(件),硬件设施和仪器较为完善。建立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和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保证了各种实验室活动科学、规范、有序开展。县疾控中心实验室于2012年7月4日取得省级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标志着该中心实验室已具备出具在全国具有法律效力的第三方公正检测数据资质。这是全县第一家通过认证认可的综合检测实验室。目前中心实验室可提供食品、生活饮用水和涉水产品、消毒产品、食物中毒、职业卫生等17类594个项目检测服务。


【病媒生物监测】蚊密度监测:设监测点7个,监测12次,共扑成蚊1286只(96小时),密度指数13.4/人工/小时;2012年设监测点7个,共扑成蚊1047只(96小时),密度指数1091/人工/小时。鼠密度监测:2011设监测点3个,监测12次,共布防有效鼠夹6801夹(次),捕鼠119只,平均密度1.75%。2012设监测点3个,监测11次,共布防有效鼠夹5405夹(次),捕鼠96只。平均密度1.77%。


【病媒生物防治】每年3月召开全县春季灭鼠工作会议,4月组织全县集中开展春季集中灭鼠活动,共投放鼠药6000公斤,覆盖率达98%以上,监测结果显示鼠密度均保持在3%以下,垒建灭鼠毒饵洞3000个,此举填补了鲁山县无毒饵洞的空白。每年的夏秋季还开展了灭蚊蝇工作。深入单位、庭院喷洒,重点对蚊蝇的孳生地进行集中药物杀灭,清除居民区的积水、杂草等,减少蚊蝇孳生地,有效降低了蚊蝇密度。


【爱国卫生月活动】卫生月期间,城区共清运垃圾6000吨,清除小广告上万处,清理卫生死角1000处以上。在各乡(镇)组织人员治理乡(镇)政府所在地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清理村镇入口以及公路沿线、河塘、沟渠的生活垃圾,共组织清运垃圾约500吨,清除卫生死角500处。2012年,卫生月期间,城区共清运垃圾5000吨,清除小广告5000条,清理卫生死角1000处以上。在各乡(镇)组织人员清运垃圾约300吨,清除卫生死角500处。


【健康教育宣传】利用“爱国卫生月”“世界卫生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加强宣传,共组织咨询宣传16场次,发放宣传材料15万余份。在南环路、墨公路、人民路、向阳路及各乡(镇)等主要路段制作了大型创建宣传标语60幅,制作墙体宣传标语500幅。2025年,号召疾控中心等爱卫会成员部门在主要街道布置展板35块,各办事处在所辖小区内设置卫生宣传栏82块。要求各单位结合自己行业特点自办了健康教育宣传版面,每半月更换一次内容。


【打印】 【关闭】
上一篇:文 化
下一篇:科 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