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号
  • 索引号
  • 00548694/2022-00027
  • 关键词
  • 主题分类
  • 县政府文件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鲁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鲁山县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8-25         浏览次数: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部门县直有关单位,土门办事处:

现将《鲁山县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21年825

鲁山县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

 

为深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根据《河南省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平顶山市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精神,结合鲁山县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按照“龙头企业–产业园–产业链–产业带”培育发展模式,围绕粮食、果蔬、畜牧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推进“三集约三融合”着力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带,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强力推进“一县一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把握乡村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依托资源禀赋,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方式绿色化、产品品牌化“六化”要求,因地制宜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

2.坚持融合发展。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大力发展乡村二三产业,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以乡村产业链延伸带动价值链提升和供应链构建,打通产业堵点,促进产业集聚,带动产业升级。

3.坚持联农带农。尊重农民意愿,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坚持产业帮扶到乡到村带户,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留在乡村,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三)发展目标

2021年,粮食产量稳定在25万吨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935元以上。

到2025年,粮食产稳定在25万吨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75元以上。优势特色产业取得重大进展。部分产业基础较好的街道)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主要内容

(一)高效种养业

1.做强粮食产业。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严格耕地保护,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93万亩。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到2025年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到35万亩以上。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打造一批浅山丘陵地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带动全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25年达到35万亩。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开展粮食高质高效创建,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最大限度降低粮食损耗,节约粮食资源,实现优质粮食品种,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销、优粮优加,改造提升绿色储粮水平。实施绿色兴农行动,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香菇)标准化生产基地。依托张官营镇、磙子营乡、马楼乡等小麦主产区种植优势,发挥粮食企业带动作用,引导农户打造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到2025年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90%以上。

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县粮油收储服务中心

2.壮大现代畜牧业。立足“做强生猪产业、做大牛产业做优禽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化养殖,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壮大现代畜牧业。

做强生猪产业。以辛集、张店、梁洼、马楼中东部乡镇及背孜、瓦屋等西北部乡镇为重点发展生猪产业。支持瑞良、大北农丰源和普等企业发展壮大,推广“百亩千头生态示范方”生猪养殖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种养基地生猪出栏量达80万头以上。

做大牛羊产业。支持瑞亚牧业、瑞海牧业、富兴牧业等企业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配套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奶牛、肉牛养殖基地。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调动广大养殖场(户)积极性,推动奶牛、肉牛快速扩群增量。瑞亚牧业为引领,打造全省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带动发展一批奶牛养殖企业尧山、四棵树等乡镇为重点,利用尧山白山羊品种优势,发展山区肉羊饲养模式,推动肉羊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种植。健全秸草收加储运体系,促进秸草商品化生产。到2025年全肉牛出栏量达到1.5万头。奶牛存栏达到0.6万头,奶产量达到2万吨。粮改饲面积发展到2万亩左右。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场监督管理局

3.发展特色农业。坚持产业扩容增速与提质增效并举,转变增长方式,强化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引进培育更多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加速构建“牛羊菜果菌药”六大特色产业发展格局。沿沙河、荡泽河及董周、仓头、瓦屋、土门等西北山区推广发展香菇、木耳等传统食用菌,建设“食用菌产业长廊”。以瓦屋、董周为重点,着力打造食用菌强镇,支持尧荣菌业、万顺菌业、九九乡情菌业等生产企业做大做强,通过采用现代化培育、种植技术,不断提升食用菌产量和质量,形成涵盖菌种培育、食用菌种植和菌菇产品深加工等全链条食用菌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中原香菇第一县”充分利用我林下廊道资源和生态优势,加快推进林菌一体化发展,打造林菌经济带。到2025年食用菌发展到18万吨左右。加快食用菌交易市场冷链物流建设以辛集、董周、下汤、熊背等乡镇为重点,扩大种植面积,积极改良葡萄、梨、桃等品种,推广发展温室大棚,建设一批优质葡萄、蓝莓、酥梨、血桃等经济价值高、具有一定基础的优势林果产业,着力打造“中原富硒林果基地”、“中原蓝莓第一县”,推动产业集约。以张良为重点,大力发展以大棚设施栽培为主的蔬菜产业,集中力量推进大棚生姜、西红柿、黄瓜等优质蔬菜生产,形成产业优势。以辛集张庄、熊背大年沟“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为示范引领,积极培育发展“一村一品”示范村。到2025年建设11万亩优质蔬基地优质林果基地2万亩在团城、四棵树等乡镇发展辛夷、艾草等中药材种植,到2025年面积达到5万亩;下汤、团城等西部乡镇建设优质柞蚕生产基地,使养蚕面积分别达到柞蚕20万亩,放养柞蚕卵5000公斤;桑蚕3000亩,养殖桑蚕10000张,年柞(桑)蚕鲜茧产值实现1.2亿元,形成以西部山区为主的生态高效柞蚕示范区,发展好柞蚕精深加工,积极推动蚕桑产业全面发展。推进鲁山绸文化品牌建设,发挥涉蚕龙头企业辐射力和行业带动力,拉长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领域,提高蚕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县柞蚕产业化向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完善“种、养、加”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推动农工融合。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县蚕业局

(二)绿色食品业

1.做优面制品。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专用面粉加工能力。强化以优质专用、富功能性小麦粉为原料,发展高档优质营养挂面类、馒头类、速冻类等面制主食。增加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产品供给,满足细分市场需求完善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能力,建立质量安全检测数据库,把好原粮入市质检关。支持鲁山县雪洋面粉有限公司等面制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粮食加工行业龙头,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到2025年面制品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局、县粮油收储服务中心

2.做强肉制品。积极支持我县大型养殖企业建设屠宰厂,实现生猪养殖就地屠宰加工,不断提高猪肉深加工比例,推动猪肉供应由“调猪”向“调肉”转变,加快屠宰分割、冷链仓储、食品加工、副产品加工全产业链发展。力争到2025年生猪基本实现内屠宰。鼓励企业转型发展,不断提高精深加工、冷藏、储运能力。以亿峰达智能冷链物流产业园为重点,积极建设畜禽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打造现代化畜禽冷链物流体系。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3.做大乳制品发展乳制品规模化生产,以建设瑞亚奶业产业为抓手,形成以辛集乡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一批优质奶业基地,支持瑞亚牧业建设现代化、标准化乳制品生产加工。鼓励奶牛养殖企业自办或社会创办“奶吧”等生鲜乳现售食品店。建立健全冷链配送服务模式,积极开展牛奶进校园行动,促进乳品消费。支持有条件的奶牛养殖场发展观光牧场。到2025年乳制品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2亿元以上。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局

4.做特果蔬制品。推进果蔬产地初加工,提升产后净化、分类分级、干燥、预冷、储藏、保鲜、包装等初加工能力,降低产后损失率。发展果蔬精深加工,加快果干、果蔬饮料系列深加工产品研发,培育一批果蔬加工骨干企业。支持天健农业等发展果蔬饮料、脱水蔬菜等特色产品。以西北山区香菇主产区为重点,推动香菇精深加工,加快开发香菇脆片、调料、酒类、功能饮料等系列产品,提升香菇价值和市场抗风险能力。到2025年果蔬制品企业营业收入达到5亿元。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林业局

(三)乡村现代服务业

1.发展乡村冷链物流业。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大宗粮油作物烘干仓储设施和特色作物清洗、分选、包装、冷藏设施。支持畜禽屠宰企业配套建设冷链物流设施。加强县乡村冷链设施供给,建立覆盖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鼓励供销、邮政快递和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加快在农村地区经营布局,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供应链整合能力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到2025年街道)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现全覆盖,农产品产地仓储冷链物流设施达到4家以上。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局、县粮油收储服务中心林业局、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鲁山县分公司供销社

2.优化乡村旅游业。依托尧山景区温泉休闲度假区等资源,发展森林疗养、温泉养生、气候康养产业。发展特色精品民宿,打造高端乡村旅游目的地。依托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红色游、访古游、乡村研学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发挥农村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资源,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精品园区,推广特色美食和“老家礼物”旅游商品推动农旅融合到2025年打造10乡村旅游示范1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2025年末预计旅游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总收入达到80亿元。

责任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农业农村局、教育体育局、民政局、卫生健康委员会、林业局、气象局

3.提升乡村信息产业。加快产业数字化,推动5G、北斗卫星导航、农业遥感技术和物联网等在农业的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打造一批智慧田园、智慧果(菜、茶)园、智慧牧场和智慧渔场,提升智慧农机水平。发展农村电商,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培育认定一批县域冷链、快递、电商物流示范园区。到2025年创建数字乡村示范县。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服务中心、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鲁山县分公司林业局、气象局

4.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加快推进优良品种推广,提高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以上。加强对张良姜等本地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支持丰源和普等生猪良种企业建设核心生猪育种基地,培育一批生猪优良品种。建立健全尧山白山羊、大尾寒羊等地方品种资源保护体系。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林业局

5.推进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立足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大力发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农产品初加工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农村生活性服务业,改造农村传统小商业、小门店、小集市等,发展农村批发零售、乡村物流、养老托幼等服务。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供销、邮政快递、农业服务公司生产服务一体化发展,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到2025年培育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1200人以上,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300家。家庭农场发展到1200家。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达到4.9亿元以上,推动服务集约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民政局、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鲁山县分公司供销社、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

(四)乡村产业体系

1.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强化主导产业链培育,围绕粮食、猪、牛、羊、禽、果蔬、食用菌、蓝莓等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构建链条完善、循环畅通、运转高效的发展格局。加强规划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建立健全产业链发展图谱,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解决产业链上“卡脖子”难题。实行专班推动,开展产业链示范创建,推动补链延链强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拓展农产品“线上推广、线下营销”新渠道,推动农商融合。到2025年培育1条以上主导产业链。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林业局

2.建设农业产业强镇。现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利用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产业强镇建设,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推进“一镇一特”,立足特色资源优势,聚焦1—2个主导产业,坚持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集聚、多利益联结、多模式创新,吸引资本聚镇、能人入镇、技术进镇。着力提升原料基地、仓储保鲜、加工营销等设施装备水平,加快建设一批集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大力发展乡土特色产业,重点发展特色食品、手工业制造和特色种养业等。到2025年创建5个以上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3.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思路,依托资源赋,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精品园区建设,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现代要素向园区集中,逐步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培育出1-2个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全创建3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乡村产业振兴工作专班,研究乡村产业振兴重大问题,制定和实施发展乡村产业有关政策措施。建立农业企业联络制度,由县领导分包联系高成长型农业企业,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建立调度会商制度,定期组织金融、土地、发改等部门,搭建对接平台,开展会商交流,解决农业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把乡村产业发展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年度考核。

责任单位:乡村产业振兴专班成员单位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资金使用结构,完善惠农补贴政策,提高支农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用好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相关专项资金,资金使用更多向产业倾斜,整合相关涉农资金用于产业发展。财政部门配合各项目或行业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提供资金需求,财政配套资金,奖励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专门的属功能类农业国有企业,设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大力引进工商资本,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从事种养、加工流通和乡村社会化服务等。强化金融扶持政策,构建政银担保投资联动支农机制,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作用,用好现代农业发展等基金,重点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主导产业。

责任单位: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金融工作局、市银保监分局鲁山监管组

(三)完善用地政策。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在编制县乡国土空间规划时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用地。有序开展县域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厂矿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复合用地及“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土地综合整治,盘活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重点用于发展乡村产业项目。落实设施农业、畜禽水产养殖等用地政策。

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

(四)强化农业风险防控。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升灾害治理、灾后恢复能力。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疫情测报和病虫害防治。加强市场风险应对能力建设,健全农产品市场风险监测分析预警机制,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农业保险从保物化成本向保完全成本、保价格、保收入转变,鼓励保险机构开展涉农商业保险。加强农业气象科技创新,提升农业气象预报预警和服务保障能力。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局、气象局

(五)实施人才回归工程。编制支持返乡创业政策指引,依托政府“互联网+就业创业”等综合应用平台,为返乡创业者及时提供岗位需求及支持政策信息服务。建立县乡村级返乡创业人员、鲁山籍在外创业人员、鲁山籍在外工作人员实名制台账,动态掌握我返乡创业人员创业情况。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区、示范项目,建立完善创业服务窗口,开展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宣传活动。优化创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逐步形成“人才回归、技术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在外工作人员等人员返乡创业,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责任单位:委组织部、人社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总工会、团委、妇联、税务局、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服务中心

(六)培育壮大产业龙头。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支持发展潜力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提档升级,加快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转型发展,鼓励龙头企业以资本、技术、品牌为纽带,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改组上市等形式实现强强联合。以龙头企业为引擎,高质量建设农业产业园,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扩链,形成乡村发展经济带。到2025 年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0家以上。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县粮油收储服务中心、县林业局

(七)强化品牌打造。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蔬菜、林果、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为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和各类农业展会平台,宣传推介鲁山优质农产品和加工类食品,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实现助农增收、乡村产业振兴。

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