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号
  • 索引号
  • 关键词
  • 主题分类
  • 县政府文件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鲁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鲁山县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4-10-08         浏览次数:

 鲁政办〔201480

 

 

 

鲁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2014年鲁山县企业服务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

2014年鲁山县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48 27 

 

2014年鲁山县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全企业服务工作体系构建企业服务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豫政〔20143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14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411号)和《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4年平顶山市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平政办〔201420号)等有关要求,为深入推进全县企业服务工作,促进开放招商、项目建设、经济运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完善企业服务工作长效机制为核心,以搭建企业服务平台为抓手,坚持企业市场主体与政府引导服务相结合,坚持困难企业帮扶与激发企业活力相结合,突出市场开拓、要素保障、政策落实,努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工作目标

(一)壮大规模实力。2014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8%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左右;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

(二)增强企业活力。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4%以上;各类市场主体年均增长10%左右。

(三)提升服务效能。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得到办理,政策范围内问题办结率达到95%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完善企业服务工作机制

1.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利用服务窗口、网络平台、热线电话、网络邮箱、政务微博等渠道,构建24小时全天候、多形式的企业问题受理和服务渠道。

2.完善企业问题办理机制。健全企业问题台帐,落实企业问题交办通知单、限时办结、挂销帐等制度,对久拖不决的问题,由县企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挂牌督办。建立企业服务直通车制度,对涉及多部门的共性和重大问题,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办公,集中协商解决。开展企业问题办理满意度评价,纳入年终企业服务考核内容。

3.完善重点服务企业机制。确定50家重点服务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继续实行领导分包重点企业制度,为重点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针对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现场办公、集中解决。

4.完善政策导向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政策下基层、法律下基层等活动,及时宣传惠企政策,帮助企业准确理解政策、灵活运用政策。

(二)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1.建立产销对接长效机制。梳理产业链图谱,分行业建立产销对接信息征集和发布制度,组织企业参加市里不定期开展的“一对一”、小范围、有针对性的产销对接活动,推动产业链产销对接常态化。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分工,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市里分领域组织开展的重点项目单位与重点生产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交通建筑企业与生产企业等产销对接活动。依托重点企业组建涵盖上下游企业的产业联盟,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支持协会和联盟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对接、产品对接和信息交流活动,推动上下游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2.开展工业企业与电商企业系列对接活动。组织我县企业积极参加“豫货通天下”、 “十百千万”系列网上促销工程,开展小范围、重实效的工业企业与电商对接活动。

3.大力推广应用节能产品。采取召开推广应用会等方式,推广应用节能产品,提高我县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

(三)缓解企业融资瓶颈

1.建立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建设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网上平台,建立企业贷款需求日常征集和“政银担企”合作机制,定期向金融机构推介企业贷款需求项目,逐步推动银企对接网络化、信息化、常态化。

2.开展“金融部门走进产业集聚区”活动。组织金融部门主动深入产业集聚区,与企业进行对接,帮助企业融资。

3.实施“小巨人”和“双百”信贷培育计划。深入推动“小巨人”企业融资培育工作,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小巨人”企业融资辅导力度,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4.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与国内大型金融机构战略合作,为大企业量身定做综合性融资方案。积极探索产业链融资和产业基金模式,围绕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组织银企对接活动,推动主导产业发展。做好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工作,推进中小企业到“新三板”挂牌;充分利用风险投资、股权投资、信用保险、金融租赁等金融工具,帮助企业多渠道融资。

5.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健全国有资本主导的担保体系,充实国有融资性担保机构资本金,本着以支定收、保本运行的原则,探索降低国有担保机构担保费率。强化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探索建立财政、担保、银行、保险“多方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机制。

(四)强化企业人才保障

1.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企业用工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人员就业和企业用工的即时对接。推广网上招聘为主、专场招聘为辅的运作模式,开展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及用工对接活动。

2.抓好企业经营者培训工作。积极组织我县企业参加全市 “百名企业家培育工程”。组织开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培训、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和企业家培训。

3.帮助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围绕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才培训,搭建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支持重点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究基地和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4.建设产业发展研究平台。结合我县产业集群发展实际,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科研院所开展集群引进和产业发展研究,在宏观政策、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五)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1.加快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围绕提质增效、延链补链,重点抓好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建设。

2.强化创新驱动。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健全完善政府科技投入引导和企业牵头实施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机制,推动协同创新,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集聚。

3.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通过整合重组、创新驱动、融合提升等措施,做大做强高成长性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加快传统支柱产业集约化、高端化、绿色化改造提升。

(六)创新要素保障机制

1.做好运行调节和生产要素保障。加强对重点行业运行监测预警,贯彻落实上级出台的稳运行、调结构政策措施。加强煤电油气运等企业生产要素保障协调,帮助企业做好产运需衔接,加快推进煤电一体化进程,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工作。

2.完善用地保障机制。坚持“有限指标保重点、一般项目靠挖潜”通过用好“三项整治”留存指标、加大存量土地挖潜力度、整治农村建设用地等措施,保障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

3.创新环境保护机制。深化排污总量预算指标管理,保障县重点建设项目的环境容量。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进一步增强企业节约公共资源的意识,争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七)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1.解决行政审批“慢”的问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模拟审批、并联审批、AB岗制度。按照能放尽放、提高效率的原则,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对继续保留的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手续、优化程序、限时办结。简化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内容,提高备案效率。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稳步推进企业名称核准权限下放和网上名称预先核准工作,进一步激发创业活力。

2.解决收费罚款“多”的问题。坚决治理乱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四乱”行为。组织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整治,重点清理投资领域审批前置类收费、生产经营领域强制性垄断性收费,特别是涉及中小企业和民间投资收费。 

3.解决企业周边环境“差”的问题。开展企业周边环境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封门堵路、恶意阻工等危害企业生产经营及项目建设的各类违法行为,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部门联动、分级实施的原则,构建县、乡两级企业服务工作体系。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强化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专人专职负责,推动企业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二)深化企业大服务专项行动。紧紧围绕企业发展、经济增长的目标任务,持之以恒开展企业大服务专项行动,巩固服务成果,拓宽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开放招商、项目建设、经济运行、社会治理、和谐稳定。

    (三)严格督导考核。建立督导制度,不定期对各乡镇、各部门企业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服务,帮助解决企业问题,督促政策落实到位。完善企业服务年度考核制度,年终由县企业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围绕长效机制建设、企业满意度、政策落实等内容,对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企业服务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县政府予以表彰。

(四)营造良好氛围。各乡镇、各部门要通过网站、微博、热线等服务窗口,广泛宣传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企业服务工作典型做法以及企业在转型解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努力形成关注企业成长、支持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围绕制约企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学习调研活动,创新思路、举措,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