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号
- 索引号
- 00548694/2019-00017
- 关键词
- 主题分类
- 县政府文件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鲁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鲁山县将相河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工程建设方案的通知
鲁政办〔2019〕18号
鲁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鲁山县将相河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
系统工程建设方案的通知
汇源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
《鲁山县将相河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工程建设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9年3月28日
鲁山县将相河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
系统工程建设方案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鲁山县将相河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工程建设项目。
2.项目地点:鲁山县汇源街道军王村,坐标:北纬33°43 ′54″/东经112°58′40 ″,高度107.3米。
3.方案编制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鲁山分局。
4.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一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仪器设备购置、原有站房改造及辅助设施建设以及数据信息系统,同时建立配套的质量保证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管理控制系统、综合查询分析系统和运维管理系统。
5.项目总投资:170万元,其中:仪器部分费用135万元,站房改造及外采水样平台(含河道整修)费用35万元;运行维护费用20万元。
6.资金筹措方案:县本级财政专项预算资金。
7.建设周期: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
二、方案编制依据
1.方案引用标准及规范
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1.2《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 915-2017技术要求。
2.项目编制依据和编制内容
2.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56号)
(4)《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6〕156号)
(5)《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顶山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平政办〔2017〕58号)
(6) 《平顶山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鲁山县将相河、沙河关庙杜水质监测断面自动监测站建设的通知》(平攻坚办〔2018〕225号)
2.2项目建设的背景
按照平政办〔2017〕58号和平攻坚办〔2018〕225号文件要求以及《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县级地表水政府责任目标考核断面水质自动站建设的通知(豫环攻坚办〔2018〕185号)文件精神,我县应于2018年11月30日前,完成将相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目标任务。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选址方案可行
项目选址点位于鲁山县汇源街道军王村,上行(西)2千米为鲁山县污水处理厂总出水口,下行(东)2.5千米为入沙河口,站点采样距离20米,选址场地基础条件能够满足建设永久性设施的要求,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条件适合性也基本具备。
(2)项目建设方案目标明确
项目建设以重点监控水环境质量断面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为目的,建设方案采取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相结合,符合地表水水质监测、运行管理规范和我省总体规划的要求。
(3)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切实可行
本项目建设资金己列入县本级年度预算,资金能够得到保障。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为止,鲁山县已建该类项目有:省控地表水沙河关庙杜水质自动监测站,主要监测因子有:常规五参数(水温、pH、溶解氧、浊度、电导率)以及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监测项目,该站为地表水河流县界水质出境控制断面;国控地表水昭平台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主要监测因子有:常规五参数(水温、PH、溶解氧、浊度、电导率)以及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该站为地表水湖库水环境质量考核控制断面。
本项目是市控生态环境责任目标考核的需要。通过建设本项目,实时掌握并及时发布重要水环境质量预警信息,促进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水环境权益;同时可与相关部门共享和应用监测数据信息,实现政府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同时,本项目的建设还将全面提升我县地表水质量监测管理自动化、科学化水平,增强现有水功能区水质监测的时效性、代表性和功能区达标评价的科学性,为掌握水功能区达标、入河污染物减排状况、准确研判水环境质量形势、为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决策提供技术保障。因此,项目建设是必要和紧迫的。
四、建设目标、范围和内容
1.建设目标
按照各级政府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通过本项目建设,实现我县将相河水质实时在线监测,基本形成以自动监测为主、常规监测为辅的水质监测体系,从而准确掌握地表水质量和入河污染物通量的时空变化,全面提升地表水质量达标监管能力,严格水(环境)功能区管理和入河污染物减排,达到水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城乡河道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河湖健康功能得到有效维护,主要水功能区水质显著改善的目标。
2.建设内容及规模
根据目前省定污染物因子参数要求,确定自动监测站监测设备配置为常规五参数以及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和总氮分析仪、视频监控设备、系统集成(包括防雷设备和防火墙)、质量保证控制仪器等仪器设备各1套,同时配套建设自动监测质量保证、控制系统和中心管理控制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综合查询分析系统和数据发布系统。
3.站房建设方式
由于原有站房面积不能满足设备安装需要,增建60平方米钢架构机房一间,质控室及人员值班室依托原基础条件,兼顾到人为破坏因素和自然灾害等安全因素,方案编制时考虑安排有人值守看管或远程影像监控的方式进行场所管理,相邻周边常住居民可兼顾传递实时安全状况信息。
本项目站房建设为永久性建筑工程,在原有站房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
4.水平年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工程建设的现状水平年2019年,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29年、远期为2039年。
五、项目技术原则及政府采购
1.监测站点
监测站站房位置尽量靠近了监测断面布局,便于操作控制,减少取水建设难度,用水、用电和通讯传输等配套设施接入条件合理。取水系统建设在满足取水要求的前提下做到了尽量简洁,因地制宜。
2.系统架构
在系统构架设计上,按照“与省、市系统兼容”的原则,采用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化和模块化系统构架。充分利用目前先进和成熟的分析仪器、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根据实际管理的需要,进行快速有效的监测数据采集、预警、传输、处理、储存和分析。
依照法定规范实施自动站项目建设,充分考虑提高水质监测水平和数据的有效性、可比性,按照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建设标准,满足监测点位选取、取水设置、取水方式、监测参数配置、仪器技术参数等各方面的要求。
3.监测项目内容要求
在监测项目的选择上,根据市定污染物因子内容要求确定设备配置,同时预留多因子分析仪单元插口和位置,可以再根据上级要求随时可再增加监测因子。
4.仪器设备的选定原则及采购
在仪器设备的选用、采购和建设安装方面,充分借鉴现有马楼乡关庙杜水质自动监测仪器设备运行情况,根据断面水质实际状况选用国家认可、稳定可靠、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和性价比高的仪器设备。采购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有关政府采购的规定要求公开招标采购。
5.自动站建设与运行管理保障
市生态环境局鲁山分局承担本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方案编制工作,报县政府审定同意后启动实施;按照市生态环境局鲁山分局内部职能配置和前期方案安排,县环境监测站作为项目法人,按照要求具体承担项目建设、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工作。
六、建设方案
鲁山县将相河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由系统中心站和子站组成。中心站设远程控制系统,市生态环境局鲁山分局监控中心承担平台链接值班;监测子站则由采水系统、配水/预处理系统、分析测试系统、辅助系统、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数据处理/传输系统、视频监视系统、质控系统、防雷系统和站房组成,其工作方式为24小时连续自动运行,实时数据上传市、县监控平台。
(一)站房主体建设技术要求
仪器间面积不小于60m2,其中用于安装仪器的单面连续墙面净长度不小于10m,质控间不小于30m2,值守人员生活间不小于20m2,其他用房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排。
仪器间:室内地面向有排水孔的方向有一定的坡度,可使室内积水排出。仪器间内设有专用清洁水源管道,接口总管径不小于DN20,并装有截止阀。井水中泥沙含量高时增配过滤设备。
质控间:配有防酸碱化学实验台,台上可以放置实验室比对仪器,台下有工作柜,便于放置试剂,并且配备实验凳及上下水、洗手池等。
(二) 配套设施建设技术要求
1. 供电设施
水站的供电电源是交流380V、三相四线制,频率50Hz,供电电源电压在接至站房内总配电箱处时,电压下降小于5%,电源电路供电平稳,电压波动和频率波动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定。
电源线引入方式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站房内部电源线实施屏蔽,穿墙时预埋穿墙管。设置站房总配电箱,箱中有电表及空气总开关。在总配电箱处进行重复接地,确保零、地线分开,其间相位差为零,并在此采取电源防雷措施。
仪器间配备充足照明设备,且照明设备配有控制开关;在空调安装的就近位置配备专用空调插座,同时在仪器间每个墙面依据需求设有2-3 个多用插座,方便临时用电。电源动力线、通讯线、信号线相互屏蔽,以免产生电磁干扰。
2.通讯设施
水站通讯系统有足够的灵活性。优先考虑使用有线通讯,靠近站房时,通信电缆无飞线,穿墙时,预埋穿墙管,并做好接地。
3.给排水设施
样品水:采水管路进入站房的位置靠近仪器安装的墙面下方,并设保护套管,保护套管高出地面50mm。
排水:站房内所有排水均汇入排水总管道,并经外排水管道排入相应排水点,排水总管径不小于DN 150,以保证排水畅通。排水管出水口高于河水最高洪水水位,并且设在采水点下游。站房内设置一个供仪器设备专用的排水管道接口,采用总管径不小于DN 25 的管线,排水管道高出地面50mm。另外需要注意采取防冻措施。
辅助用水:站房内引入自来水或井水,水量瞬时最大流量不大于3m3/h,压力不小于0.5kg/cm2,每次清洗用量不大于1 m3,站房外区域有雨水排出系统,避免站房外地面积水。
4. 生活污水收集设施
站房配套设计生活污水化粪池,并要求与站房土建同步施工。
5. 不间断电源设施
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满足自动监测仪器、通讯等设备能够在停电工作模式下2 h 内正常运行,包括分析仪器的排空、清洗及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的运行等。备用电源供电时应避免空调在室温较低时制热运行,确保监测仪器优先用电。
(三)采水单元
采水单元的功能是在任何情况下确保将采水点水样引至仪器间内,并满足其他设备需要。采水单元具备连续和间歇的工作模式。
采用双泵/双管路交替式采水方式,一用一备,在控制系统中设置自动诊断故障及自动切换泵工作功能。当一路出现故障时,通过控制系统及时切断该水泵的电源,并同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另一路进行工作,以满足整个系统不间断监测要求。
(四)配水单元
配水单元直接向自动监测仪器供水,其水质、水压和水量应满足自动监测仪器的需要。
预留多个仪器扩展接口,可方便系统升级。各仪器配水管路采用并联采水方式,各仪器的管路内径、提水流量、流速均可单独调节并分别配备压力表。配水系统各支路满足其仪器的需水量要求外,需留有2-3 套常规监测仪器的接口。
配水管线流向清晰,便于维护,当仪器发生故障时,能够在不影响其他仪器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维修或更换。
管材机械强度及化学稳定性好、寿命长、便于安装维护,不会对水样水质造成影响。
(五)预处理单元
预处理系统主要由沉降池、过滤、安全保障等部分组成。按照采集控制器的控制时序自动启动。采取恰当的过滤措施,特别情况下,选择精密过滤器对水样进行二次处理。水样通过采水管道被输送到沉砂池中,静置使较大颗粒物下沉至池底,池底设有排放阀,每次测量周期结束后均对沉降池残留水样进行排空和清洗,为下一周期水样的进入做好准备。
预处理单元的自动清洗和除藻功能,一般由系统控制自动完成,每个测量周期结束后,高压气体对过滤器进行反冲洗,除去吸附在过滤器表面的黏着物、藻类和泥沙。
(六)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采用一体化机柜设计,机柜内集成控制单元的全部设备。控制单元完成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控制工作,与数据平台通讯,向数据平台发送指令或接受数据平台指令,控制单元具有系统断电或断水时的保护性操作和自动恢复功能。
控制单元能保证长期无人值守运行的体系结构,控制软件可与数据平台现有的远程控制软件完全兼容。
控制单元的核心部件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工控机、外围设备执行器件及电路、隔离变压器、软件等。
(七)数据采集和传输单元
数据采集和传输单元配备高性能工作站,用于现场监测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数据采集与传输按照分析周期执行,每周期采集一组数据,包括监测结果、监测仪器状态、校准记录、现场环境状态、报警状态、阀门状态、系统工作状态等,所有采集到的数据都保存在现场服务器内,并可根据数据传输软件设置,将全部或选定的数据传输到数据平台系统。同时保存相应时期发生的有关校准、断电及其他状态事件记录,动态异地数据备份、恢复功能。
(八)数据平台系统
数据平台系统功能可以涵盖水质自动监测的常用工作业务流程,能够将自动数据采集、数据有效性分析、监测控制、有效数据入库、日常维护、数据管理、数据报表、信息发布、数据上报、统计分析、短信报警、图文显示等功能整合到一个软件中,界面美观,操作方便。
现场采用双系统非硬盘备份,能将数据库定期自动备份,当数据库损坏时,可由用户设置自动恢复,同时对监测数据能由用户选择时间段备份出来,当需要时可以由用户进行数据库恢复,可以将水站备份的数据恢复到数据传输系统。
系统具有数据质量控制功能,自动分析过程中有完整的质量控制手段及质量控制数据报告,对可疑数据实施相应的标记。
系统自身需具有自动分类报警,当系统出现报警时可自动触发报警输出。对重大报警,由维护人员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并进行应急处理。
支持远程图像监控及录像,可采集站房安防监控系统报警信息及现场图片资料,可自动记录备份并形成报表,当安防监控系统有异常报警信息时,以多种形式将报警信息传送至指定人员终端。
系统可根据站房图片信息上传周期进行自动上传,也可实时采集现场图片资料。支持远程数据监控和系统日志监控,数据传输系统应实现对水站仪器和系统远程控制功能,并实现远程启动、终止、清洗、采样、校正、标定等功能。数据传输系统能修正水站的时间,使之与数据传输同步。
(九)仪器设备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各仪器性能指标符合以下要求,仪器性能核查按照下表要求执行。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仪器性能指标技术要求
检测方法 | 检出限 | 精密度 | 准确度 | 稳定性 |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 | 加标回收率 | 实际水样比对 | ||
零点漂移 | 量程漂移 | ||||||||
pH | 电极法 | — | — | ±0.1 | — | ±0.1 | — | — | ±0.1 |
水温/℃ | 电极法 | — | — | ±0.2 | — | ±0.2 | — | — | ±0.2 |
溶解氧/(mg/L) | 电极法 | — | — | ±0.3 | ±0.3 | ±0.3 | — | — | ±0.3 |
电导率/(μs/cm) | 电极法 | — | ±1% | ±1% | ±1% | ±1% | — | — | ±10% |
浊度/NTU | 电极法 | — | ±5% | ±5% | ±3% | ±5% | — | — | ±10% |
氨氮/(mg/L) | 电极法 | 0.1 | ±5% | ±10% | ±5% | ±5% | ≥0.995 | 80%~120% | ② |
光度法 | 0.05 | ±5% | ±5% | ±5% | ±5% | ≥0.995 | 80%~120% | ||
| |||||||||
高锰酸盐指数/(mg/L) | 电极法、光度法 | 1 | ±5% | ±10% | ±5% | ±5% | ≥0.995 | — | ② |
| |||||||||
总有机碳/(mg/L) | 干式、湿式氧化法 | 0.3 | ±5% | ±5% | ±5% | ±5% | ≥0.999 | 80%~120% | ② |
总氮/(mg/L) | 光度法 | 0.1 | ±10% | ±10% | ±5% | ±10% | ≥0.995 | 80%~120% | ② |
总磷/(mg/L) | 光度法 | 0.01 | ±10% | ±10% | ±5% | ±10% | ≥0.995 | 80%~120% | ② |
生化需氧量/(mg/L) | 微生物膜法 | 2 | ±10% | ±10% | ±5% | ±10% | ≥0.995 | 80%~120% | ② |
注:①须优于 GB 3838 规定的标准限值(GB 3838 表 1 中的指标须优于Ⅰ类标准限值)。 ②当 Cx > BⅣ ,比对实验的相对误差在 20%以内; 当 BⅡ< Cx £ BⅣ ,比对实验的相对误差在 30%以内; 当 4DL < Cx £ BⅡ,比对实验的相对误差在 40%以内; 当自动监测数据和实验室分析结果双方都未检出,或有一方未检出且另一方的测定值低于 BⅠ时,均认定对比实验结果合格; 式中: Cx ——仪器测定浓度; B ——GB 3838 表 1 中相应的水质类别标准限值; 4DL ——测定下限。 ③须满足仪器出厂技术指标要求。 |
七、项目实施进度和组织管理
1.项目实施进度
(1)项目实施的总体要求为:截至2019年8月底。
(2)项目建设方案的编制及审批工作,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招投标、设备采购,自动监测站的仪器设备安装、调试和联网,完善中心站远程控制系统,建立质量保证控制系统,竣工验收及交付使用等环节工作需各相关单位的支持和配合。
2.项目组织管理
(1)市生态环境局鲁山分局成立将相河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织、协调和推进项目的实施建设工作。
(2)县环境监测站负责组织建立质量保证和控制技术支持体系,并负责自动监测站建设、验收、运行的管理工作。
八、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1)项目建筑工程包括原有站房的改造、装饰和安装工程以及室外道路、绿化工程。项目建筑工程费用按照建筑工程费用定额估算,并参照当地实际造价和有关文件规定。
(2)设备购置费为新建站所配置仪器设备购置费用。
(3)其他费用包括建设管理费、勘察设计费、公用设施费和生产准备及开办费。由于项目可依托项目建设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因此暂不考虑建设单位管理费。建设管理费主要为建设管理其他费;公用设施费包括白蚁防治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等。
(4)预算资金
参照省内其它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河道站)建设经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测估算。
监测体系工程建设费170万元(仪器部分费用135万元,站房改造及采水样平台河道休整费用35万元)
2.资金筹措
计划使用县级本级财政专项资金。
九、社会效益分析
建成后的鲁山县将相河地表水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系统是一个网络畅通、应用全面、资源共享、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的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将全面提升我县水质监测监控能力,实现县域主要河流控制断面水质的实时在线监测,能够准确掌握县域沙河地表水入河污染物通量的时空变化,全面提高地表水质量管理及监管能力;能够结合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区交接断面的水质自动监测,严格环境功能区管理和入河污染物减排,达到水生态环境明显优化、城乡河道综合治理全面推进、河湖健康功能有效维护的目的。该系统对于促进经济社会与水环境质量经济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利用,加快推进我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